《四川法院破产审判工作白皮书(2017-2021)》发布
多地实现长期未结破产案件数量清零
9月22日,省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四川法院破产审判工作白皮书(2017-2021)》和《四川法院破产审判十大典型案例(2017-2021)》。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全省长期未结破产案件得到实质化解,2021年多地实现3年以上长期未结破产案件数量清零。
收、结案数量均呈几何级增长
2017年至2021年,全省法院共受理破产申请审查案件2903件,审结(含旧存)2838件;经审查后裁定进入破产实体审理程序的案件1847件,审结(含旧存)1271件。2021年受理和审结的破产申请审查案件数量较2017年分别上升256.9%和276%,2021年受理和审结的进入实体审理程序的破产案件数量较2017年分别上升303.8%和858.2%,五年间,收、结案数量均呈几何级增长。
在破产案件受理总量不断攀升的同时,全省法院破产案件的审理效率得以稳步提升。2017年以来,全省法院新收破产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从29.23个月下降至18.59个月,审理周期下降36.4%。
全省法院受理、审结破产案件的数量区域不平衡的特征较为明显。成都地区受理案件数占到全省总量的33%,德阳、绵阳、泸州、南充等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稳居其后,数量较少的市州年均不足10件。
此外,全省法院破产审判呈现债务企业类型日益多元、破产拯救功能逐步发挥、不同类型债权清偿率差异较大等特点。从企业性质与规模来看,国有企业较少,主要为民营企业,并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占比达九成。
健全完善“执转破”工作机制
落实“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总体要求,全省法院紧紧围绕专业化审判机制、管理人队伍培育、社会化支持体系三大主线,不断提升破产审判的质效水平和功能效果,推动破产审判实践逐步发展成熟。
畅通退出渠道,推动过剩产能有效化解。规范破产案件立案受理,健全完善“执转破”工作机制,力促“僵尸企业”快速出清,实质化解长期未结案件。数据显示,2021年,化解审理周期1年以上3年以下的破产案件210件,化解3年以上的破产案件181件,自贡、遂宁、巴中、甘孜等地3年以上长期未结破产案件数量已经清零。
挽救危困企业,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全省法院因企施策探索多种重整模式,灵活有效发挥破产和解制度优势,创新开展预重整制度探索实践,规范适用关联企业合并破产,积极稳妥处置涉疫情破产案件。目前,全省已有成都、德阳、宜宾等13地法院相继出台预重整操作指引等规范性文件,成都龙和矿业、华茂锦业、昌盛鸿笙,绵阳通泽置业、广安圣锦等多个案件率先开展了预重整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对危困企业的尽早挽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深化府院联动,优化破产审判生态。全省构建了全层级“府院联动”机制,即省级层面积极推动、市级层面主动探索、县级层面先试先行、部门之间“点对点”协同。下一步,我省法院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府院联动”工作落地落实,切实提升破产审判效能。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夏菲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