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春村党员先锋队合影
□ 张远哲
平安,这是中国人最朴实的祝福。作为一个小小个体,我能为平安建设做些什么呢?初入法院时,我以为只要做好执法办案本职工作就是保一方平安,而来到长宁县开展基层实践锻炼后,我才明白这最朴实的祝福,往往沉淀着更加艰辛地付出。
“张书记,请你和李博书记立刻回县城取换洗衣物,时间紧迫,动作要快。”今年9月9日傍晚,宁春村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结束,我俩刚换下隔离服,第一书记的电话与静态管理的通告便接踵而至。
宁春村至长宁县城来回车程约1小时20分,距管控开始还有两小时,高速公路随时可能封闭……驾车的我如芒刺在背。好在我们行动及时,晚8点,我们两名选调生和驻村工作队员老罗平安到村,终于赶上了党员先锋队的工作部署会。
驻村工作全线转入抗疫模式,如何组织好全员核酸检测是我们面临的第一道难关。
初次上手时因为工作组配合不佳,乡亲们抱怨核酸检测速度太慢,每个岗位都笼罩着一种难以驱散的紧张感。可凡事贵在一个“钻”字。通过复盘讨论,我们决定增加采样台数量,细化全流程人员配置,并选用年轻干部负责信息登记。经过一次次优化,宁春村单次集中采集需要的时间从一 开始的一上午逐渐缩短到两小时以内。12天下来,全村3个采集点顺利完成了7轮共计9700余人次的采样工作。而随着穿脱防护服的动作从生到熟,我也终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大白”。
以丘陵地形为主的宁春村面积广阔,老年人口多,要维持住全村的“静态”,依靠的是抗疫战士们的“动态”:摸清在村人口靠“走”,落实交通管制靠“守”,宣传防疫政策靠“吼”。深谙此间道理,所以在全员核酸检测之余,宁春村党员先锋队的脚步也未曾停歇。
“你好老辈子!你家有几口人呀?”“我们带医生上门给您采核酸了。”“最近水库不开放垂钓,请大家理解。”“购买好生活用品后请务必尽快返回。”……风吹日晒总带来不少疲惫,幸得乡亲们的回应温暖人心。“张书记快进来坐!”“喝点热水!”“抓点花生回去吃!”人间烟火盛,有竹报平安。洗衣做饭、饮茶闲谈,忙碌间,乡亲们也不忘向我们报以笑脸。而这,足以化解一切苦涩。
9月12日夜,花铜路交通卡口,我、李博与综合专干陈香三人值守最后一班。该卡口处于两镇交界,又在连接县城的必经之路上,容不得放松。晚8时左右,一辆急救车疾驰而来。静态管理期间这种情形并不罕见,兴许是转运高风险人员去了。如是想着,我迅速移开路障放其通行。十几分钟后再遇时,它已朝着县城方向飞驰而去,而彼时我们并不知道车上运送的是高血压急性发作的老罗。
防护服的闷热潮湿、感冒药带来的困意、夜以继日的数据排查,这一切都考验着我们的身体,更考验着我们的意志。减员或许难以避免,但我们还有老党员主动请缨维护秩序,有青年志愿者不论条件驻守交通卡点,有退伍军人挺身而出披上白袍成为信息录入的生力军……所以,党旗不倒,堡垒不破!
9月10日,经过一天的“敲门行动”,我们彻底摸清了在村人数,1471人。待整理完表册,天色已暗,秋雨过后的空气潮湿且冷冽。这一阵子吃住在村,鸡犬相闻,虫鸣相伴,这样的生活节奏倒也习惯。只是工作间隙最易泛起想家的情绪,更何况是在这八月十五中秋之夜。
中秋吃糍粑,这在长宁似乎是定例。中秋前一日,厨房里蒸笼、糯米、芝麻、白糖已然备好。“工作要干好,中秋节也要过好!今天中午咱们就吃糍粑!”大家对王书记的提议报以欢迎,于是以竹为杵,以铁盆代替石臼,颗粒分明的糯米在蒸煮与舂捣间融为一体,又化整为零,蘸上芝麻白糖,终变成一枚枚香甜软糯的糍粑。糍粑质朴,但男女老少齐上阵的热闹景象,其乐融融。一种家的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月满宁春湖,他乡亦是故乡。在村锻炼的一年时光匆匆而逝,我想,在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宁春村也将成为我寄托乡愁的地方。而为家乡的平安幸福贡献力量,是我义不容辞的担当!
(作者单位: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