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解工作室里,老韩和支部同志第一时间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
□ 刘百川
从成都市新都县竹友乡,到斑竹园街道三河村,这片土地历经变迁。从赤脚医生老韩到韩调解再到韩司法,韩博怀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热爱,数十年来始终不渝。
“我的根扎在三河,我的心给老百姓,给我热爱的土地”
那时,这片土地还叫成都市新都县竹友乡,在竹友乡仁和村,有个赤脚医生韩博怀,治个头疼脑热不在话下。村里缺人,老韩就受村支部委托,搞起了调解工作。1998年,老韩刚走上调解岗位就遇到了难事——村里的刘太婆跑到村支部哭诉儿媳不孝,扬言要跳河轻生,众人苦劝无效。
老韩曾给刘太婆治过病,知道她护子心切,对媳妇常常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打听一番,老韩把双方叫到调解室:“太婆,你儿媳是忙里又忙外,挣钱又煮饭,你的宝贝儿子却是天天晚睡又晚起,喝茶又打牌,像个什么样子?”刘太婆的儿子脸红成了个番茄,不好意思地说,这就去找工作,和媳妇把日子过好。
纠纷解决了,刘太婆从此不去跳河去跳舞。老韩这个“韩调解”的名号也在村里叫开了。村民们对这名“兼职调解员”心生佩服,东家长西家短,总要找“韩调解”评个理儿。老韩为人正直又处事公平,经他调解的事情,没有不心服口服的,老韩也当选为村第一书记。
进入新世纪,新农村建设春风吹遍了蓉城大地。行政区划调整后,这片土地成了今天的斑竹园街道三河村。儿子让老韩搬去城里住,但老韩不去,他在新买的日记本上写道:“我住惯了三河村,我的根扎在三河村,我的心给老百姓,给我热爱的土地。”
“调解是春风化雨,一滴水也可以不负使命”
其实,“韩调解”也曾有过“本领恐慌”。
2014年,在一起调解中,双方围绕合同条款公平性唇枪舌剑,老韩虽然有威望,但毕竟不熟悉法律法规,只能“和稀泥”。双方头一次没信服他的调解,还挖苦他说:“一个郎中,也懂法律?”这次,轮到老韩自己的脸红成了个番茄。
那天,老韩头一次感受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真如春风化雨降临他身边。不系统学好法律法规,怎么跟得上新时代的脚步?每到夜深人静,老韩就奋发苦读,学习的内容也从“阿莫西林、利福平、右美沙芬”,变成了《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
第二年,镇上发生交通事故,双方当事人就死亡赔偿争执不下,各自聚集数十人,矛盾一触即发。眼看双方剑拔弩张,镇领导想起了三河村的“韩调解”,便说让老韩来试试。有人提出异议:“‘韩调解’只懂调解,不懂法律,这事怕搞不定。”镇领导说:“那不见得,‘韩调解’上次还从我这借法律书呢,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嘛!”
“你看嘛,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的标准……都是根据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定的。”老韩翻着法律条文,给双方算明细账,“当然,生命是无价的,死者亲属也很困难,你肇事方是不是再多出一点?”最终,肇事方自觉地额外补偿了赔偿金,受害家庭则为老韩送去了锦旗。
从此,老韩的名气一炮打响,他也从“韩调解”升级为“韩司法”,一年调解上百件案子是常事。一个手掌,摊开是多个指头,握紧就是一个拳头,个人能力再强,也需要大伙帮衬。于是,老韩总结了“12342”调解法,凭着这套可推广的工作法,老党员韩博怀带出了一大批老党员、新乡贤、志愿者调解队伍,共同投入到三河村蓬勃发展的洪流中。
“调解是春风化雨,一滴水也可以不负使命。”老韩在用了多年的日记本上写道,“我甘愿做一滴水,滋润我热爱的土地。”
2021年底,当老韩得知他的调解工作室荣获省司法厅命名的省级“金牌调解工作室”称号时,惊讶多于兴奋:“新都有这么多调解能人,是不是搞错了?”“没搞错!你,‘韩司法’,现在连省上都晓得了!”政法委员笑呵呵地说,“你们老党员‘金秋力量’又要化解矛盾,又要普法,还要给村集体经济发展出把子力气,这些年三河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和‘省先进党组织’荣誉,可少不了你们的功劳哟!”
为民深情此去经年,回首来时路已万千。老韩这才发现,他曾离不开三河村,而如今,村子也已离不开他了。
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三河村村级治理越来越完善,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大伙儿生活越过越好。当老韩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时,他感慨地在旧日记本上写下新时代奋斗者充满朝气的话语:“‘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我这一滴水,要融入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浪潮中去;我们三河村也是一滴水,要折射出法治中国宏伟蓝图的阳光。”
(作者单位:成都市新都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