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于怀
童年时,老师常教育我:要好好读书,不准打骂同学;年少时,父亲常向我唠叨:远亲不如近邻,不能和村里人闹矛盾。后来,我几经辗转,走上了乡镇政法委员岗位,依然坚持做一个善良的人,善待面前每个人。
从拄杖呵斥到打车送表扬信
担任乡镇政法委员之初,就有朋友幽默提醒我,乡镇政法委员就是乡镇机关的“特繁工种”,要化解最繁琐的矛盾纠纷。可作为一名出生、读书在农村,且有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经历的新任乡镇政法委员,我不太信农村真有那样难待之人和难处之事。
一日清早,一名手拄拐杖、气喘吁吁的老人在办公楼内大声呵斥:“书记、镇长办公室在哪里?老百姓的困难谁来解决?”我心想,这就是我即将接下的政法委员第一单了。“老人家,你有啥事?可以到我办公室坐一坐、摆一摆不?”对方一瓢冷水向我泼来:“你又不是书记镇长,找你解决不了问题。”我耐着性子,请老人进了办公室,热情递上热茶,与他同坐一张沙发打开话匣子:聊聊家庭成员情况,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状况……最终,老人向我吐露心扉,委婉表达了希望政府救助的诉求。我向老人阐明了政策规定,并答应老人会及时上门走访后,老人才笑着离开。
“你们镇的村民还专程打车为镇政府的办事态度和办事效率送来了表扬信呢!”后来有熟人告诉我。事实证明,经过表尊重、拉家常、讲道理、明政策等善待之举,群众终能消解情绪、解开心结。
从满心抗拒到关系和解
正值盛夏午休时间,我听到办公楼内有人大声说话。同事告诉我,说话的老人姓邓,快八十岁了,已经来过镇上好几次了,大家请他到食堂吃饭他坚持不去,为他倒水也坚决不喝。老人为何如此“抗拒”?原来,他怀疑时任村组干部在资料上动了手脚,导致他未能享受到补助政策,现在他要找到原来的亲笔签字资料印证村组干部办事没问题。
后来,尽管同事已向老人提供了历年建房补助表,他仍怀疑表格真实性。加之多次到档案室查阅资料无果,老人怀疑镇村干部都在撒谎,甚至通过他当教师的孙女帮助解释也无济于事。到我办公室后,这位倔强的老人依然不喝水不领情,执意要找他当初的亲笔签字资料。
我从茶水礼节开始,逐步缓解办公室里的紧张氛围,紧接着向老人仔细解读农村危房改造政策适用条件、审批流程监管、档案资料保管规定等,并拍胸表态与老人约定继续到市区查找资料。临到下午上班时,我驾车送老人回家,一路继续交谈。在约定的时间内,村干部到市住建局找到了老人的亲笔签字资料,老人终于满意了,干群关系终于得以缓解。
从敢说敢当到敢做敢认
误解是影响干群关系的最大绊脚石。出现误解,只要能及时面对面沟通,相信一切乌云都会被公开透明的政策和坦诚的行政态度吹散。
在短短几天时间内,镇内小邓师傅的几条抖音视频被网民争先转发、评论,小邓甚至将网名改为“XX做事敢做敢当”,扬言将把事情“闹大”。
原来,因村干部依照程序清退了小邓岳父低保,小邓心怀不满,试图通过视频传播向村干部施压。面对围观网民不断“声讨”,视频中所涉村干部身心受到极大打击。
为了让村干部能安心干事、放手干事,在中间人“撮合”无果的情况下,镇党委迅速召集辖区派出所、镇纪监委、镇民政办、镇社会治理办等部门同志和小邓夫妇进行谈话沟通。
大家围坐一起,当事人介绍情况、民政部门解读政策、纪监委鲜明立场、派出所法律告诫、在场人员互动释明等方式轮番登场。最终,小邓终于认识到低保政策执行的规范性,也认识到夫妻俩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刚走出会场,小邓就把所有视频全部删除。
从不解抱怨到理解支持
有次,电力部门负责人给我打电话,在实施农村电网改造中遇到部分群众阻挡施工,导致项目无法推进。“这样的好事群众咋不接受呢?”正当夏天,满怀纳闷的我和同事赶紧前往现场一看究竟。
“你看那根电杆对着我家房门了,到时我家有个三长两短谁负责?”“这条线路通电后,肯定会有辐射!对我们健康造成损失由哪个负责?”……看到镇上干部来了,附近群众陆续赶来并争先恐后表达诉求。
面对这些看似都有道理的问题,我们选择只倾听不评价,并从车上取出矿泉水让大家一边喝一边慢慢说。通过认真听诉求、逐一看现场、细解行业规范、宣传法律法规、找准重点个人突破等方法,最终,该项目还是得到了群众支持并顺利得以实施。
在这段并不算长的政法委员任职时光中,类似的故事不断发生,辖区也日渐平安,我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不忘初心,善待群众,必将和谐一方关系,换来一方安宁。
作者单位:自贡市大安区三多寨镇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