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的位置:首页 > 随笔感悟 >
        在梦开始的地方守望正义
        www.balaag.com 】 【 2023-02-10 10:17:57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 郭兴利

          

          大山深处,是生我养我的故乡,也是我法治梦开始的地方。脱下军装、穿上法袍,我成了山里老百姓熟悉信任的“老郭”,一晃就是二十几年。

          

          光阴荏苒,春华秋实。作为一名曾长期扎根在基层、现已退休的老法官,我对基层人民法院的时代变迁有着切身体会。

          

          法庭,是我法治梦开始的地方

          

          1991年,从部队转业时,我主动申请回到家乡法院工作。报到时,我被分配到剑阁县人民法院机关,但我坚持要去全县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开封法庭。

          

          如今回想起来,那时刚脱下军装穿上法袍的我真是一腔热血、满腔热忱,满心以为只要掌握了法律法规,办案时就能游刃有余。但没曾想到第一次办案,我就碰了一鼻子灰。

          

          那是1991年9月的一天,两名村民来到法庭,要求处理他们的山林纠纷。我正要给他们讲解法律法规,做做释法明理的调解工作,可我话还没说完,一个当事人突然气冲冲地站起来对我说:“郭法官,莫说了,旁边有座庙,我和他去赌咒!”另一个当事人也“腾”地一下跳起来说:“赌咒就赌咒!”说完,两人当着我的面拉扯着去了庙里。

          

          村民信神不信法,宁肯烧香赌咒也不愿接受调解,这事深深触动了我。也是从那时起,我明白了,经济落后、交通不便让偏远农村的法律观念愈发淡薄,而我的责任,就是要把法治的声音传播出去,在大山里播撒法治的种子。

          

          时间过得真快,现在想来,正因为这次“赌咒”事件,我在这一干就是28年。有人说我傻,当了法官,却成天和农民打交道,一辈子窝在深山里。但是,我就“固执”地认为,只要把案子审好,把山里老百姓认为天大的事办好,就是我最该做的事。

          

          这是生我养我的大山,也是我脱下军装、戴上法徽、种下法治梦的地方。只要这里的老百姓遇到问题愿意来找“老郭”帮忙解决,我就愿意把这场“美梦”一直做下去。

          

          基层,用最接地气的视角见证司法变迁

          

          我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着天生的深厚情感,也正是在这里,我能够清晰地触摸到基层老百姓对司法工作的所需所求。所以这些年我一直在基层法庭工作,用最“接地气”的视角见证人民司法的时代变迁,亲身融入到司法体制改革的时代大潮中,为此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刚到法庭工作时,老法庭的办公室又窄又黑,法庭里的吊灯晃晃悠悠;收到案件后要在登记本上登记,手写传票后要带回院机关盖章;外出办案全靠两条腿,背着法徽走乡入户干工作、做调解,也因为这样,我被当地老百姓叫做“背篼法官”。后来,知道我的人多了,也得益于大家对“老郭”工作的认可,我先后得到了组织上诸多荣誉,我更不断告诫自己,要踏踏实实办好每个案件。

          

          后来,新法庭建起来了,办公办案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慧法院建设慢慢铺展开来,网上立案、线上开庭、电子送达等手段日新月异。在法庭年轻干警的帮助下,我认真学习操作新的办案系统和科技法庭。再后来,巡回审判车开到了山区,陪着我上山下乡的背篼也慢慢“下岗”了。

          

          十年间,随着立案登记制改革、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互相衔接,基层社会治理逐步成熟、系统、多元。加之,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老百姓的生活富裕了,打官司也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端到端”,这看似简单的转变,都见证了司法主动回应群众多元需求、探索信息化时代法治正义的砥砺前行与不懈努力。

          

          坚守,我要在梦开始的地方守望正义

          

          退休后,我也一直居住在开封镇上,这样既方便我时常回法庭坐坐,也能方便镇上老百姓找“老郭”拉拉家常。现在来看,在镇上生活的时间越长,我越离不开这个地方,我要在我法治梦开始的地方坚守下来,在这里尽我所能守望正义。

          

          2020年7月,我还像往常一样在家里翻看新闻,突然,刘庭长打来电话邀请我去法庭坐坐。来到法庭,我见到了市法院张阳院长,张院长跟我谈了许多关于基层人民法庭建设的思路和计划。最终,他正式向我发出邀请,希望我能作为全市法院“郭兴利工作队”的顾问,让“背篼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我一口应下。紧接着,由全市法院基层法庭庭长组成的“郭兴利工作队”正式成立,我受邀担任顾问。此后,我们在基层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山区法院司法便民服务体系的丰富、调解工作方法的总结推广等方面不断下功夫、做尝试。每每看着年轻的后辈们在追逐法治梦想的道路上奋步不停、前赴后继时,我就知道,公平正义一直在路上。

          

          我要继续在这片熟悉又热爱的土地上,在梦开始的地方坚守初心、守望正义,努力让法治的光芒在大山深处愈发明亮!

          

          (作者系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法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法官)


        编辑:潘红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