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宇菲
2021年初,我来到四川天府新区永兴街道的龙星村驻村锻炼。作为所谓的“从家门入学校门,再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我带着基层工作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走进了龙星村,当起了村党组织书记助理,与村干部和村民打上了交道。
时光荏苒,如今我的驻村生活已接近尾声。一路走来,有冷有暖,这段宝贵的经历让我直接而深刻地领悟到了人民群众是那么可爱可亲可敬。
走访路上有点冷 但获得群众理解支持很暖
为了尽快进入基层工作状态,我常常跟着村“两委”下组走访,开展村情调研,了解村情民貌,听取村民意见。村“两委”总是会热心地向村民介绍我,村民们口中热情的“欢迎欢迎”让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虽然走访入户是村上最寻常不过的一项工作,但偶尔也会有点“特别”。年初的一个寻常工作日,正准备下班的我们临时接到紧急通知,要立刻在全域开展燃气安全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二月的龙星村乍暖还寒,村民们早早就熄灯休息,地处龙泉山脉的村落格外漆黑静谧。我们的出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远远的,最先察觉到我们行踪的是村里的“阿黄”们,白日里打着盹儿看似温顺的狗,此刻霸气地展示着看家护院的本能,不容小瞧,此起彼伏的汪汪声,提醒着“不速之客”的到来。
借着手机微弱的光,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漆黑的村道上,耳旁是近在咫尺的“威胁声”,我顿时感觉一股冷气从脚底冒到头顶,从没想过走访入户路上能这么冷。怀揣着扰人清梦的忐忑,我们一家一家敲开农户的门,说明来意。“工作嘛,我们都理解。”“大晚上的你们也辛苦了!”欣慰的是,预想中责难的话语并没有到来。
离开的路上,我们身后突然穿过一束光,回头看,是一位大姐站在家门口,正拿着手电筒帮忙照亮,顺带低声呵斥着窜动的狗。这一刻,我不再觉得夜晚的村落冰冷,它还是一如既往温暖的样子。
坚守战疫有点冷 但团结群众并肩作战很暖
基层一线身处疫情防控的最前沿,疫情防控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社区防控做得好不好,基层工作做得扎实不扎实。同时,也只有来到基层切身体会,才能真正感受到防疫一线基层工作人员的不易。
驻村期间,我也加入了防疫行列。登记核酸检测信息,维持核酸点位秩序,排查流调信息,落实重点人员管理,检查重点场所防控,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疫情吃紧的时候,十天半月不休息已不觉得稀奇,节假日不能与家人团聚也是常事,但能用“小家不圆”换“万家团圆”,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
战疫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奋斗,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基层防疫最大的底气。
倡议一出,村子里的党员同志和青年志愿者一呼百应,立刻集结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伍中。“70后”老党员唐爷爷是村里退休的老书记,但他一直“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党”,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防疫志愿活动,协助小区管理人员当好“守门员”。他总说:“村‘两委’人手少、任务重,小区保安也辛苦,小区出入口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重要防线,24小时不能离人,我能出点力就出点力。”
唐爷爷的话语朴实无华,但很温暖。防疫虽辛苦,但站在我们身边一起战斗的,是模范带头的老党员,是可爱又可敬的广大人民群众,还有什么不理由不为之奋斗?
法律条文有点冷 但守护群众平安幸福很暖
除了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之外,驻村期间,我也不忘自身的专业所学和本职工作,时常为乡村治理水平提升贡献力量。
八月盛夏,天气最炎热的时候,我们村如火如荼地开展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办公室比往常热闹了不少,挤满了前来“要说法”的拆迁群众——有对拆迁政策不理解的,有出现家庭内部矛盾的,有依恋旧居的……针对群众的不同诉求,我们分门别类做好政策解读、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工作,为群众提供专业高效、耐心细致的调解服务,真正做到“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看着群众满意地签下拆迁协议、连连道谢的模样,我心中也是一热。法律政策的文字虽然冰冷,但执行它的过程却可以很温暖。
两年的驻村经历很宝贵也很短暂,让我更加坚定信心——奋斗是为了造福人民,奋斗的路上可能有冷有难,但人民幸福就是最温暖的底色。未来,我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办实事,着眼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教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单位:成都市委政法委)